扭力扳手的校准周期与方法介绍
在机械装配、设备维修等工作中,扭力扳手是确定螺栓连接质量的关键工具,其扭矩输出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设备运行稳定。为扭力扳手始终处于的工作状态,定期校准不可少。而明确校准周期与掌握校准方法,是发挥扭力扳手性能的重要前提。
一、影响扭力扳手校准周期的因素
(一)使用频率与强度
使用频率和强度是决定校准周期的重要因素。对于频繁使用且作业的扭力扳手,如汽车生产线上每日使用数百次、持续拧紧螺栓的电动扭力扳手,其内部零件会因频繁受力而加速磨损,扭矩精度也愈容易发生偏移。这类工具校准周期应相对较短,一般建议每1-3个月校准一次。而在实验室等使用频率较低、作业强度小的环境中,扭力扳手的校准周期可适当延长,例如半年到一年校准一次。
(二)作业环境条件
作业环境对扭力扳手的影响不可忽视。在高温、潮湿、粉尘多或有腐蚀性气体的恶劣环境中使用,如化工车间、户外施工现场,工具易受环境因素侵蚀,内部机械结构和电子元件的性能会受到影响,从而降低扭矩精度。处于此类环境的扭力扳手,校准周期需缩短,通常2-4个月就应进行校准。相比之下,在干燥、洁净的室内环境使用的扭力扳手,校准周期可适当放宽。
(三)工具本身特性
不同类型的扭力扳手校准周期存在差异。手动扭力扳手结构相对简单,主要依靠机械传动,若保养得当,校准周期相对较长,一般3-6个月校准一次;而气动和电动扭力扳手,由于涉及动力系统和电子控制部分,其校准周期相对较短,通常1-3个月校准一次。此外,新购置的扭力扳手在使用初期,为确认其性能稳定性,建议在使用1-2个月后进行初次校准,之后再根据使用情况调整校准周期。
二、扭力扳手的校准方法
(一)使用标准扭矩仪校准
标准扭矩仪是常用的校准工具,其测量精度不错,能够提供准确的扭矩参考值。校准时,将扭力扳手与标准扭矩仪连接,按照正常使用方式操作扭力扳手,使其对标准扭矩仪施加扭矩。标准扭矩仪会实时显示实际受到的扭矩值,将该值与扭力扳手的设定扭矩值进行对比。
若两者偏差在规定范围内(一般手动扭力扳手允许误差为±4%左右,电动和气动扭力扳手为±3%左右),则说明扭力扳手精度合格;若偏差超出范围,需对扭力扳手进行调整。对于预置式手动扭力扳手,可通过调节其内部的调节装置,改变弹簧压力等部件参数,直至扭矩值符合要求;电动和气动扭力扳手则需通过技术的校准软件或设备,对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参数调整。
(二)采用扭矩比较仪校准
扭矩比较仪通过与已知准确扭矩值的标准件进行对比,实现对扭力扳手的校准。先将标准件固定在扭矩比较仪上,用待校准的扭力扳手对标准件施加扭矩,比较仪会将扭力扳手施加的扭矩与标准件的准确扭矩进行比较,得出偏差数值。
根据偏差情况,对扭力扳手进行相应的校准操作。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便,适合企业内部日常的快校准,但校准精度受标准件精度的影响,因此需要定期对标准件进行检定,确定其准确性。
(三)送技术校准机构校准
对于精度要求高或自身不具备校准条件的情况,可将扭力扳手送至技术的校准机构进行校准。技术校准机构有精度不错的校准设备和技术的技术人员,能够依据我国相关标准和规范,对扭力扳手进行全部、准确的校准。
校准完成后,校准机构会出具校准证书,明确标注扭力扳手的校准结果和期。企业可根据校准证书判断扭力扳手是否符合使用要求,这种方式虽然成本相对较不错,但校准结果具有性和稳定性,适用于计量要求严格的行业,如航空航天等。
三、校准后的维护与使用
扭力扳手校准完成后,需妥善维护以保持其精度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,避免过度用力或超范围使用;使用后及时清洁工具表面,去掉灰尘、油污等杂质,并将其存放在干燥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。定期对扭力扳手进行外观检查,查看是否有零件松动、磨损等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此外,在每次使用前,可进行简单的扭矩测试,通过与已知准确扭矩值的部件进行对比,初步判断扭力扳手是否仍保持准确。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扭力扳手出现异常,如手感反馈异常、扭矩值不稳定等,应立即停止使用,并重新进行校准或维修。
明确扭力扳手的校准周期并掌握正确的校准方法,是确定其扭矩精度、工作质量的关键。企业和使用者应根据实际情况,正确安排校准工作,选择适当的校准方法,同时做好校准后的维护与使用,让扭力扳手在各类工作中发挥作用。